在堆砌內容之外,接入互聯(lián)網后,擁有越來越多使用場景的智能電視該如何交互?這也許是一個各大廠商都在思考的問題。畢竟,我們不能指望著使用鍵盤和鼠標去操控一臺電視。 除了遙控器和越來越被廣泛采用的語音控制外,3D動作撲捉技術也正在成為電商上為數(shù)不多的下一個可能。想象一下:坐在客廳里,揮一下手就能翻動頁面、選擇節(jié)目,向兩個方向滑動手臂就能放大網頁、圖片……這樣的技術或將最終改變人和智能電視交互的方式。 其實,3D動作捕捉技術已經被用在體感游戲、智能手機等多個領域,最近的兩個大消息是:Google的Project Tango項目和亞馬遜的3D手機,都會采用這種技術來搭建新型硬件——通過多個攝像頭,這些產品能夠直接識別周圍的環(huán)境和動作,這些信息顯然會對硬件的交互方式帶來改變。而智能電視廠商也已經開始了類似的嘗試,比如,樂視已經發(fā)布了智能電視體感操作系統(tǒng)LetvUI 3.0——配合體感攝像頭,揮揮手可輕松完成桌面切換、調出菜單、頻道選擇、使用應用程序等操作。 不過,雖然同為3D捕捉技術,但卻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多種實現(xiàn)方法,其中按技術上說,大體可分為Structure Light和Time of Flight兩大類。近期,PingWest采訪了3D動作捕捉技術公司奧比中光的CEO黃源浩,請他分享了主流3D體感技術解決方案及其之間的差異。 黃源浩告訴PingWest,蘋果和Google使用的是Structure Light方案,而微軟、英特爾使用Time of Flight方案。由于這兩種技術方案都有大公司在用,所以很難說哪一個絕對領先。不過黃源浩本人更看好Structure Light方案。 談到其中的原因,黃源浩表示,Time of Flight對CMOS芯片的高速響應要求非常高,現(xiàn)成的芯片都不宜使用,所以必須開發(fā)專用CMOS。這意味Time of Flight方案材料成本、工藝成本方面,都比Structure Light采用的現(xiàn)成芯片方案要高出不少——通常,Time of Flight的傳感器比Structure Light的要貴50%以上。 而在分辨率方面,Structure Light的方案已經可以做到1280×960,而微軟Xbox One上面的Time of Flight現(xiàn)在的深度分辨率只是512×424,所以這方面Structure Light也要更勝一籌。 那么,Structure Light是怎么實現(xiàn)識別人體動作,再用它來控制各種智能設備的呢? 一個Structure Light的3D感應器基本由RGB彩色攝像機、紅外線發(fā)射器和紅外線CMOS攝影機組成,他們的作用是捕捉動作。接著,再使用光學測量原理,深度學習算法,系統(tǒng)會量化這些動作——即把用戶對應的行為轉換成數(shù)字語言,“投射”到屏幕上。 之前,微軟在游戲姿態(tài)識別方面做了不少研究,不過和游戲相比,智能電視的交互還非常看重坐姿識別和手勢識別的精確性。此外,畢竟體感游戲將會是智能電視的一項重要特性,所以對于支持3D操控特性的智能電視來說,坐姿識別、手勢識別和游戲姿態(tài)識別一樣都不能缺失。拿奧比中光的3D體感器來說,這臺使用Structure Light方案的設備可以讓用戶在3-4米外通過手勢來操控電視。黃源浩說,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是,如何解決多人同時進行體感游戲的識別。 其實,就像觸摸屏的交互方式把智能手機行業(yè)拉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一樣,3D動作捕捉交互技術或許也將改變智能電視行業(yè)。 回顧一下人機交互的發(fā)展過程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在功能機時代,人機交互的方式頗為單調,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敲擊鍵盤完成的;而當觸摸屏被廣為接受時,除了常規(guī)的點擊,人們還可以通過滑動等其他方式來操控設備——這帶來的不僅是交互方式的改變,新的產品設計模式、使用場景都應運而生了:例如“搖一搖”、下拉懸停、擦除游戲……不難看出,手機行業(yè)的“新生”和交互方式的革新密不可分。而隨著3D體感技術的成熟,抓取、拖曳等操作將成為新的人機交互方式,與手機行業(yè)類似的轉變將可能在智能電視行業(yè)重演。 |
Archiver|新帖|標簽|軟件|Sitemap|ZNDS智能電視網 ( 蘇ICP備2023012627號 )
網絡信息服務信用承諾書 |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蘇B2-20221768 丨 蘇公網安備 32011402011373號
GMT+8, 2025-2-16 07:35 , Processed in 0.026769 second(s), 8 queries , Redis On.